嘉汇优配 晚清时期中国的第一艘铁甲舰,并非定远,而是一艘不起眼的小军舰_金瓯_炮艇_主炮
19世纪60年代,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军舰设计师伦道尔设计了一种新式炮艇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小船扛大炮”嘉汇优配,在舰首装备一门大型军舰上才有的大口径重炮。由于火炮过于巨大而船本身太小,以至于向侧舷射击时船会倾覆,所以设计时伦道尔干脆将火炮固定,只能对着舰首射击,瞄准目标则靠炮艇自身转动来实现。
这种炮艇其实只是一种水上浮动炮台,不能出海作战,主要用于近海防御。当时国外根据设计师的名字称其为伦道尔式炮艇。国内则音译为“根驳”,或者称为“蚊子船”、“蚊炮船”。
伦道尔式炮艇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,不过其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可以威胁到铁甲舰,配合岸上炮台作战时,“驻扼口隘其力能拒甲舰”,因此还是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兴趣,纷纷购买或者仿造。
此时洋务运动刚刚兴起,清政府又正好筹办海防,原本就对海军技术的动向格外关注,伦道尔式炮艇威力大但是结构简单,以国内当时的技术水平也可以加以仿制,因此1874年时候嘉汇优配,在李鸿章从英国订购伦道尔式炮艇之前,江南制造局就仿制了一艘,命名为“金瓯”,并于1875年9月15日正式下水。
展开剩余63%粗粗一看,“金瓯”号的数据毫不起眼:舰长32米,宽6米,吃水2.1米,排水量只有195吨,比伦道尔的第一个产品“坚定”号还轻了5吨,和李鸿章在英国订购的“龙骧”等蚊子船相比更是差距巨大,主炮口径也只有170毫米,相比之下,“坚定”号的主炮是228.6毫米,“龙骧”、“虎威”的主炮是279.4毫米,“飞霆”、“策电”更是达到了317.5毫米,也是差了不少。然而“金瓯”实际上并不简单。
首先,“金瓯”的主炮口径虽然小了些,但是却选用了克虏伯后膛炮,和当时伦道尔式炮艇大多采用前膛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和前膛炮相比,后膛炮操作更为方便、安全,在同等条件下射击速度也更快,也算一个创新了。
其次,“金瓯”不仅主炮不像其他伦道尔式炮艇那样露天布置在舰首,而是装在了带有2.38英寸装甲的炮房之内,而且其水线带有厚度为2.75英寸的装甲防护,因此“金瓯”其实是属于铁甲舰,细分的话则属于装甲伦道尔式炮艇,或者说是近海防御铁甲舰。
需要说明一点的是,“金瓯”有很多个“第一”:它是第一艘国产铁甲舰,也早于“定远”,是中国装备的第一艘铁甲舰,而且它的建造时间早于德国建造的、欧洲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“威斯帕”号,因此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。
所以当时世界权威的《布雷赛海军年鉴》特意将其收录,还和“定远”级大型铁甲舰并列。然而“金瓯”的吨位太小,实在有些不起眼,因此在国内几乎没有引起关注,最后结局都没有记载,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嘉汇优配,也是非常可惜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